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73 in 26.11.2009







劉兆祥: 民行<1988>上市前活動算不算造市行為?
信誠證券投資部經理劉兆祥表示,今天市場有兩個焦點,第一是民行<1988>上市,第二是亞洲果業<73>,對於亞洲果業事件,主要是該股以配股形式上市,而該股早在倫敦買賣,但在11月一拆十,因此理論上該股只值約6港元,但在招股文件之中,仍多次強調每股盈利5元(這是拆細前數字,拆細後應該是每股$0.50)。今早開市前,從報價機的畫面仍可看到一個訊息,便是該股在6月時的NAV為36元人民幣),因此會讓人有錯覺,以為每股值42港元。今次誤會是否還涉及其他問題?經過今次事件後,交易所對訊號披露是否有更高標準呢?
至於民行上市,在上市前一眾內銀股大炒凸炒,表現出色,但完成招股後,內銀股便變臉,究竟反映甚麼呢?如果今天法庭宣判全港最大造市案,筆者想問一句,民行上市前一切活動算不算造市行為,當中涉及的層面,虛假情況,對市場實際影響,究竟那方面更深呢?
(筆者屬證監會持牌人士)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26.11.2009
.

A H shares 26.11.2009




Major shareholders 25.11.2009


Short selling 25.11.2009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大鱷玩嘢交易拆細, 「黑池」交易不會向交易所呈報

Orientaldaily.on.cc 23.11.2009

大鱷玩嘢交易拆細

市場消息透露,大戶為免其他投資者掌握其買賣動向(俗稱捉手影),寧願將買賣盤拆細,以致今年首十個月,港股平均每日交易宗數超過七十萬宗,較○八年同期港股平均每日交易宗數高逾兩成,最大受惠者之一為港交所(388),粗略估計,每日交易系統使用費收入增加逾十萬元。

交易宗數日增逾12萬
根據消息人士透露,從今年開始,港股每日交易宗數明顯增加,平均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12萬宗,而截至十月底為止,港交所證券市場平均每日交易宗數達703,258宗,較○八年一至十月的575,839宗,顯著增加127,419宗或22%,主要原因相信是大戶寧願將買賣盤分拆成多個數量較小的買盤或沽盤,一方面可以避免大手買賣盤輸入時,會影響買盤價或賣盤價,同時可以避免其他投資者趁機「捉手影」。

現時買賣雙方必須就每宗交易,支付0.5元交易系統使用費,倘若按每日成交宗數增加十萬宗粗略推算,港交所交易系統使用費收入,每日可以增加十萬元,倘若按每個月有二十個交易日計算,一個月這方面收入可以增加二百萬元,一年則能夠增加2,400萬元。

有見及此,有市場人士認為,因每日交易宗數增加,抵銷部分港股平均成交金額「不增」影響,難怪港交所日前公布的季度業績,略高於證券行預期。

避跟風 「黑池」興起
大戶不想公開交易詳情,讓其他投資者可以「跟風」,近年「黑池」交易在歐洲及美國等金融市場開始崛起,即是一種買賣雙方匿名配對大宗股票交易的平台。儘管在亞洲區方面,「黑池」交易依然處於初始的階段,但已經有不少本港大型證券行或營運商向證監會查詢,能否在香港進行類似「黑池」的另類交易平台。

事實上,現時本港有批出如自動化交易系統(ATS)的牌照,但有關交易必須盡快呈報港交所,並且要支付交易費、交易徵費及印花稅。

現時在港大多數交易日,呈報港交所的場外交易涉及的交易額,佔市場總成交約3%,不過,「黑池」交易不會向交易所呈報,因此,其交易不用支付相關交易費用

全球研規管另類交易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曾表示,需要在「黑池」交易監管上作平衡。據了解,港交所亦很關注「黑池」交易在本港的發展方向。

與此同時,全球監管機構正在研究「黑池」交易的課題,並且有意加強規管,例如美國證交會研究大部分在另類交易平台進行的股票買賣需要公開等。

有證券界人士認為,「黑池」交易明言是「黑」,即是沒有足夠透明度,又不知道做價是否最好價,對其他市場參與者不公平,故應加強而不是放寬規管。

.
不少散戶喜歡「捉手影」,有時更被視為買入訊號。不過,有資深投資者表示,即使大戶「明目張膽」大舉購入某一隻股份,但目的可能只是擾亂市場視線,另一邊廂頻頻沽貨,散戶倘若貿然跟風,很可能隨時「中伏」。

不少散戶喜歡「捉手影」,有時更被視為買入訊號。不過,有資深投資者表示,即使大戶「明目張膽」大舉購入某一隻股份,但目的可能只是擾亂市場視線,另一邊廂頻頻沽貨,散戶倘若貿然跟風,很可能隨時「中伏」。

.

A H shares 23.11.2009




Major shareholders 20.11.2009


Short selling 20.11.2009